我們整天的生活該受到與導師相遇的特別光照和塑造,這是保祿會神恩寶貴的恩典。祈禱神工促使我們,盡可能的不斷注視基督,使我們的心結合於祂、順服於祂,好使祂改變我們。這要有恆心的精神及一顆向天父的愛開放的心。天主不斷吸引我們、鼓勵我們徹底依賴祂,直到「基督生活在我內」。
— 我們受召參與感恩聖祭 (會憲72)。我們以「主角的身分」參與巴斯卦奧跡的紀念,「在基督內我們感謝天主偕同我們一起工作的救恩史」(72),如同在聖保祿身上的工作 : 「不是我,而是天主的恩寵偕同我」。(格前十五10)。在彌撒中「逾越奧跡顯示給我們,基督是天父無限的愛所賜給我們的最大的釋放者」:的確,在彌撒中麵餅成為基督的聖體,同樣,感恩聖祭也改變人,使我們結為一心一德;因聖神的德能,感恩祭成為團體與使命的基礎與滋養。在感恩祭中「我們進入基督改變我們的過程,祂釋放我們,使我們越來越與祂結合,賜給我們能力成為祂的合作者,及參與祂的司鐸熱忱 :「主,我們與今日獻聖祭的司鐸們一起,奉獻給你…」(參DC172,173)。保祿會「奉獻禱文」的精神,使我們偕同基督一起獻給天父我們使徒的關懷。
— 朝拜聖體(會憲73)。 拜聖體總合我們所有其他祈禱的方式(神工):在拜聖體時整個的我進入導師的學校,讓祂培育我,並為所有的人懇求。拜聖體不是一天當中獨立的時刻,也不是一個形式。拜聖體是從我們靈魂深處以及從我們日常生活流出的神工並滋養我們一天的生活。「真正的拜聖體即一個靈魂,滲入每一個小時,一切的事物、思想、關係等,它好像營養液、生命腺能影響一切,連那些最平常的事,也能給它們賦予一種精神。」(參UPS2 pg.265)。保祿修女需要這靜默,與基督親密相遇的時刻—如所有的人與自己親愛的人需要親密的時刻一樣—享受主的臨在、堅固對祂的愛、使耶穌的生活及祂救人靈的意願成為自己的。因此,保祿修女變成一位懇求者,特別為大眾傳播界的需要及傳媒的受害者,懇求天主及自我奉獻,因為傳媒的世界是很複雜的、被濫用的和迷失的世界,在那裏天主似乎找不到祂的住所。
— 每日默想(會憲74) 使我們與基督交談,形成深刻的信念及建立與祂之間的合一 :「使每個人都懷有同樣的心情,使大家有共識。」(CISP P716)。默想給予我們一天生活的活力,堅固我們行善的渴望,推動我們以希望和喜樂的行動,為聖言作證並把它傳給人:「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格前11:23)
每日早課和第二晚課(每日禮讚) 使我們與整個教會共融,在教會內耶穌基督繼續實行祂的司鐸使命,不斷的讚美天父以及為人類的得救代禱。(禮儀憲章83),而本會的祈禱文有助於加強我們保祿會的精神。
— 會祖的勸告「你們要懷懺悔之心」回應聖保祿的邀請 :「…與天主和好吧!」 (格後5:20)。這邀請主要強調的不是從罪惡中轉向聖善,而是徹底的接受不是我拯救我自己,是天主拯救我。如果是天主救我,「悔改」的意思就是不斷讓天主接觸我、完全依賴祂、讓祂在各方面引領我,走在祂的光照之下(會憲75),「使我分辨什麼屬於天主的,什麼是屬於我們自己的」(AD158)。和好聖事使我們逐漸意識到天主在我們內的行動,及我們的抗拒,直到我們整個的託付在天主的手中;直到我所想、所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內完成的。(參會祖1960默想)
— 我們的日常生活好像一個柵欄,其中有些特別大的支柱—月省、年退省—加強穩固(會憲76) 。支柱與柵欄之間彼此依存、彼此互補 : 這些充沛與堅固的特殊時刻,是天主白白給的禮物,來建設我們保祿會的人格,來滋養、支持和逐漸改變我們每天的生活,使我們的日常生活—像個溫度計—顯示我們是否活於與天主結合的生活。藉著這些特殊時刻,我們學習閱讀聖言,生活在聖言光照之下。這樣我們才有能力活潑的、有創造力的參與天主的救恩計畫。肖似聖母那樣,「將這些事放在心中反覆思索」(路二51)她成為首位與天主子合作的人。在此路程有聖保祿陪伴著我們,他是我們祈禱生活及使徒工作的首位導師與模範。他常注意聆聽聖神,並讓聖神領導他負起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命。
—我們意識到「天主召叫我們達到很高的聖德,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去達成….,必須要有加乘 : 天主一定會成就祂的部分,但是我們也要做我們的部分」。(賈卡鐸日記 P254)。雅培理神父-保祿大家庭的信仰之父-與天主所立的盟約,是根植於天主與祂的子民所立的盟約上—耶穌以巴斯卦奧跡來簽名肯定。(會憲77)。在「成功祕訣」中有完整的一切。成功祕訣不是一個自由的選擇,也不是一篇祈禱文,而是一個生活方式,是我們整個生命的呼吸。它賦與我們每個行為及生活情況意義與生命力,因為耶穌會加乘我們的「兩文錢」(谷十二42),祂從祂無限的寶庫裡取出我們所需要的各種恩寵和德行。我們以喜樂和信賴與保祿一起說: 「…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四13)。這態度使我們有能力將勞累與努力、成功與失敗、喜樂與痛苦,當成是禮物與祭獻、恩寵和補贖去接受。會祖不斷的邀請我們要有這賠補的精神,有時候他講賠補用的話及方式,今天的人聽起來會覺得很嚴厲。事實上,今天傳媒散發的價值觀與福音的精神完全相反,而使這補贖的精神-不論是祈禱或是不斷尋找新途徑宣揚福音上-更是迫切的需要。
在結束詮釋會憲關於祈禱生活後,只有一句話想說: 感謝主,也感謝我們的會祖!他們真的給了我們最好的 !
(2012_9月退省)